虽然今年广州中考各项政策变化不大,但很多考生和家长面对报考各阶段的各种常识性的问题,仍然有各种欢喜和担忧。为此,广州市招考办做了2013广州中考十大政策常识问题的权威解读,帮助大家全面掌握了解今年的报考范围和情况。
广州市高中阶段教育有哪些学校?
答:广州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有:普通高中(含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高职(高等学校五年制专科,下同)、教育系统职业学校(含广州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区、县级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省属的公办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职业学校(即全日制公办和民办技工学校)。除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管理外,其他学校由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
应届初中毕业生填报志愿的范围有什么规定?
答:公办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围有一定的规定,考生填报志愿时要严格按以下规定填报:
(一)学籍和户籍在我市12区(县级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报考面向全市招生的省、市属12所普通高中学校和区(县级市)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以及全市民办普通高中(含公办学校的自筹经费班)和各类职业学校,还可报考面向本区(县级市)招生的区(县级市)属的其他公办高中(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同属一个招生区域,下同)。
(二)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个区(县级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自主选择在学籍或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选择学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的学生,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选择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的学生(简称跨区生,下同),报考范围与其户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什么是跨区生?
答:有广州市户籍与应届学籍,但户籍与学籍不在同一个区(县级市)的初中毕业生,可自主选择在学籍或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选择回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的考生,叫“跨区生”。
异地借读生、往届生、外地回穗升学生、港澳台及国外来穗升学生的报考范围是什么?
答:1.经批准在广州市报考的异地借读生分为: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和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其报考范围是:
(1)政策性照顾借读生,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2)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除不能报考公办普通高中公费生外,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2.具有广州市户籍的往届生及外地回穗升学生的报考范围与其户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初中应届生相同。
3.无广州市学籍的港、澳、台及国外来穗升学生除不能报考公办普通高中公费生外,报考范围与其居住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我区报考范围有哪些变化?
答:我区除仲元、番中、象贤、禺山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外,今年增加二师附中;根据《番禺区南沙区行政区划调整交接协议书》的相关条款,在5年(至2017年)过渡期内,原属番禺区的东涌镇、榄核镇、大岗镇(以下简称“三镇”)的考生可报考我区普通高中学校,在我区报名参加中考的考生同时也可报考“三镇”的普通高中学校。
填报志愿的顺序有哪些规定?
答:在普通高中学校的独立招生、提前批和第一至第三批的志愿中,要根据各学校所在的录取批次填报,同时规定:每批的第一志愿只可报公办高中公费或民办高中,不能填报公办高中择校或自筹经费班,其余志愿则由考生自行选择所填报学校的顺序,即每批从第二志愿开始,考生可在公办高中公费、民办高中、公办高中择校、自筹经费班中任意选择,没有顺序的规定,但要遵循各区(县级市)对于志愿个数的限制。
第四批为职业类学校录取,该批次内的学校顺序由考生自行选择。
普通高中各批次第一志愿可填报民办学校吗?
答:可以,普通高中各批次的第一个志愿,按规定可填报公办高中公费或民办高中,但不能填报公办高中择校或自筹经费班。
是不是所有志愿都要填满呢?
答:不要求全部志愿都填满。普通高中学校志愿和职业类学校志愿可以由考生根据本人意愿决定填报任意批次,可以不报满。但建议考生充分利用志愿的容量,以增加录取的机会。
不同录取批次之间,志愿的顺序互相影响吗?
答:没有影响。按照投档规定,投档是分批进行的,不同的录取批次之间,其志愿顺序是互不影响的。
公费和择校志愿在同一批次需要填报同一所学校吗?录取时相互有没有影响?
答:不需要,公费和择校志愿不要求考生都填报同一所学校,由考生自主选择填报,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投档时,学校的公费计划数对应公费志愿,择校计划数对应择校志愿,录取时互不影响。